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即人们总是给这种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应该得到扭转。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即人们总是给这种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应该得到扭转。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认为不同区域生活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精神:高地居民的性格是好客和掠夺,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海岸居民的性格是勇敢、沉着和机智。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化或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论证。
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这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域文明有保守性,也可找到不少例证。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会发现在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革卦”曰:“革:巳日乃孚,元亨。”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不仅求变,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
不仅对社会有变革的要求,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有如此要求,要求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求新。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中国早期三代文明的发展就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这对于早期文明的历史过程来说并不算长,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夏代的核心观念是尊崇君主,殷代的观念是尊崇鬼神,周代的观念是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就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变革在思想层面上受到“天地革而四时成”的变革精神的支撑。各诸候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清晰的变革思想。正是这样强烈的变革思想,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以往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滞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而且也是一种并不恰当的历史比较。这种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超级稳定、迟滞发展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事实上,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土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而是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
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农业文明,相对于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来说,没有保守性的文化因素是不可能的。但一种显示了巨大创造力的文化,只注意到它的保守性的一面,显然也是不容观不公允的。
(作者:李振宏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04日15版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分强调大河流城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完全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
B. 平原流域文明的保守性,确实有不少历史例证,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公允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
C.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继承了清晰的变革思想,最终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求新求变的思想,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也催生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完全否定了黑格尔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全面认识黄河文明中的变革精神。
B. 文章引用《周易》和《大学》的文字,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既有社会性,又有对个体修养的要求。
C. 文章举出了四大发明等例子,可以证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士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
D. 文章承认了黄河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保守性,但是更强调其变革精神,论述客观公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流域文明的典籍《大学》教诲人们要去创造,甚至要求人们每天求新。
B. 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三代不同的治国原则,决定了其不同的文化观念。
C. 过去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D. 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这说明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比西方更优秀。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