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
题目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B. 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
C. 文言在现代社会中,并非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而是已经死亡。
D. 文言的学习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 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C. 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运用。
D.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可以彻底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3.根据文意,下列论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而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文言已经死亡,毫无生命力。
B. 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C. 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文,循序渐进,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
D. 因为中华大家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所以文言无法跨越时间、空间,不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