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孔子有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论语·...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孔子有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论语·学而》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道便由此产生。
若要闻道,先须自修,这当从“修境”入手,此即古时读书人求学之始。它分为三个层次:志于学、而立与不惑。志于学,便是自此开始,立志要把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这意味着人生目标的确定。意义在于:学术研究和道义探讨成为了人的终身事业,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此乃知识独立、士人独立的标志;士人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的君子儒。读书人从此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担道之士。
所谓而立,个人政治身份得到肯定,有了自己的事业。此乃个人事业之起步期。试想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苦苦努力,达到了而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学业有成,事业确立,身份得到充分认可,理想看似越来越近,那么这个人应呈奋发有为、跃跃欲试、踌躇满志、锐气十足之态。这种状态尚远远不够,他的见识、修为、眼光、气度还不足以应对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所以,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再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动摇,对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现象,皆能泰然处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悟境”指个人修为之瓶颈期与突破期。虽说知天命是悟境,但并不意味着学习之终结,恰恰相反,这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孔子讲:“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既然“天命”是“天”给你下达的“命令”,是“天”规定的你的“使命”,于是你的人生经验给你的人生“定了位”。有了这个“位置”,你如果再“越位”“僭越”,或者放弃这个“位置”而“不到位”,则为“不仁”,就不是“君子”。“定了位”不等于“到了位”,你还得努力才能使自己“到位”,故“知天命”相当于人生事业的再出发点。唯有继续前行,才能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也就是证境——耳顺和从心所欲。
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顺就是通达不违碍,入耳即入心。君子不固持自己的异义,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都不违于心、不逆于耳,能够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又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
耳顺之后,便达至化境。儒家亦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各种不合礼法、不合规矩的欲望。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控制,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内外打通,社会的规矩即我自身的规矩,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生活信念,因而社会规矩对我而言,就不再是约束,反而是内外相证、从心所欲的试金石。这种“自由”是一种道德境界,是此心纯然天理的境界,是一种不去挑战世俗礼法的心理自在。因为此时,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体会从心所欲的自在。
(有删改)
1.下列对“而立”与“悟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刻苦努力,拥有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稳定的事业,只能算是个人的事业起步期。
B.“悟境”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即“不怨天,不尤人”,积极立身于世,做所能做的事,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
C.学业有成并继续修炼,能够对世间现象泰然处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能达到君子倡导的最高境界。
D.“知天命”就是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并沿着奋斗目标努力研究学问,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即证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自我修养的总结,也是古代知识分子一生的奋斗目标。
B.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纯然天理的思想境界,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内外相证、从心所欲,不去挑战世俗礼法。
C.读书人从“修境”入手,研究学术,探讨道义,重视道统与政统的区别,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进而达到“知识独立、士人独立”。
D.读书人求学之始,应追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所谓担道之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读书人必须立志求学,一生认真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成为君子。
B.君子坚持一己的正确意见,不固持自己的异义,并能吸取他人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便达到了悟境。
C.他人的意见在君子听来不违于心,不逆于耳,君子对别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对不正确的看法不予计较。
D.儒家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合礼法的欲望,认为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能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