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当架几座桥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当架几座桥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被日本人抢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
茅以升从小天资聪慧,但他更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中学时,祖父教他读古文。祖父先将文章抄录一遍,要求他在第二天上课前背熟。没想到,祖父刚抄录完,茅以升已能背诵出来。茅以升锻炼记忆力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他背诵圆周率的故事。1940年,茅以升任职的唐山工程学院迁到贵州平越县。校庆那天举行游艺会,同学们欢迎茅院长表演个节目。茅以升不会唱歌、跳舞,就说:“我表演背圆周率吧。”他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同学们热烈鼓掌,赞叹不已。
1933年春天,茅以升受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当时在杭州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叫作“钱塘江上造桥”,意思是指不可能做成功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时,潮头壁立,毁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流即被冲刷走。江底流沙覆盖,深达40多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茅以升认为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
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后,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外面传着闲言碎语,说什么“这样干下去,哪里会成功?”银行也中断了贷款。茅以升的母亲听到这些事后对他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的号)造桥,也有八十一难。只要有孙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你也同样能渡过难关。”那时的“孙悟空”就是造桥的全体员工,“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学里的一条法规:利用自然规律,克服自然界的一切障碍。茅以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智慧,先后攻克了80多个难题,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等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建国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先后担任专家组组长、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设计师,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桥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一座瘸腿、不平衡的桥梁,怎能让车辆行人平安到达彼岸?同样,人架设知识的桥梁也是如此。茅以升既通晓工程技术,在文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他写的《桥名谈往》《二十四桥》,博古通今,文笔极好。特别是他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更是难得的文学佳作。毛泽东曾对茅以升说:“你的《桥话》我看了,写得很好。你不仅是个科学家,而且也是个文学家哩!”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日子,茅以升都始终如一地勤奋工作,即便到了晚年仍然壮心不已。他说:“我还有一桩心事,就是台湾问题。1945年,台湾光复后,我曾到台湾去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看到了台湾的迷人景色,还看望了那里的老同学和朋友。1955年,我到日本访问,恰好住在下关(原名马关)的‘春帆楼’。当年,李鸿章签字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就是住在‘春帆楼’。看到李鸿章住过的房子,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架设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大桥。这是我在有生之年想要完成的一件大事。”
(取材于《郭梅尼人物通讯选》)
相关链接:
①茅以升(1896-1989),中国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茅以升于30年代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修建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铁两用桥。钱塘江桥的建成,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内心有一种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11月16日,南政府决定炸桥以阻断敌人,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为这一天预备的。12月23日,茅以升正式接到炸桥的密令。当晚,他来到书桌前,奋笔写下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这一愿望终于在抗战胜利后得以实现,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得以成功修复。
(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因为天资聪慧,茅以升从小就过目成诵,记忆力惊人。他协助祖父抄录古文,不待祖父抄完,他就能全文背诵;多年以后,他背诵圆周率,能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
B.钱塘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极其复杂,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茅以升受命建造钱塘江大桥,面临着重重困难。他带领全体建桥人员艰苦努力,终于做成了“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
C.茅以升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颇具识见的老人,她对茅以升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建造钱塘江大桥的困难时刻,正是母亲的鼓励和点拨,才使得茅以升能够坚持下去。
D.钱塘江大桥“建成一炸毁一修复”的经历,说明大桥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茅以升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对当时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E.茅以升的一生,就像桥梁一样,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他不仅在桥梁科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他都勤奋工作,并始终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为什么材料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茅以升对台湾的关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归纳。
4.你认为可以从茅以升身上获得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