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训练士马,缺则补之。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六载,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忠嗣分兵应接之。忠嗣僶俯而从,延光不悦。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B.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C.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D.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2.下列对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B.“顿兵”在古汉语中表示驻屯军队,也可指停战,按兵不动。
C.“三司”是指劝农、盐铁、度支三个官署。
D.“量移”是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忠嗣雄健刚毅、沉默寡言、严肃深沉、武略超群。玄宗因他是将门后代,与他谈论兵法,他应答纵横,出人意料。
B.吐蕃大兵南下,报复新城被占,王忠嗣率部策马前进,杀贼数百人,致使贼兵混乱。
C.王忠嗣身居将职时,以守边为本职,并不捞取个人功名,只是抚恤军队,训练兵马。
D.王忠嗣在任河东节度使时,曾说过他早年与忠王一同在宫中长大,愿意尊奉太子的话,玄宗听后大怒。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2)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