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因为作者在反思和评价长城的历史时,尽管大量用典,并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手段,洋洋洒洒,但是归纳起来并不难,那就是作者认为长城是一卷凄婉的历史,是民族封闭的象征,是文化愚钝的标志.
第二问,回答起来比第一问难些,因为作者对长城现实的看法,与对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并没有独立成段.但是阅读中不难发现“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这样一些句子,可以从中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1)评价历史: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2)看待现实:①开放,②自信.
2.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3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实际上也考查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
散文的最后一段,是对倒数第3自然段所提出的两个问题的回答,回答比较含蓄,但坚定有力.这几段文字的内在联系相当巧妙.倒数第3自然段表面上是对长城提出两个问题,实际是问“我们中华民族愿意开放吗?”“我们中华民族能承受住改革开放的冲荡吗?”而接下来的倒数第2自然段并不急于回答,长城不语,群山不语,长天也不语,三个“不语”形成一个鲜明的顿挫.直到最后一段才做出回答,揭开谜底,引人入胜.
其次,从这段文字的内容来看,长城是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这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祖先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创造出这种奇迹的.这充分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足以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再联系全文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受了那么多的磨难而不垮,曾想通过闭关自守来寻求安全而不能,如今却主动敞开胸襟,这不充分显示出我们的自信心吗?我们一定能够承受住改革开放的冲荡,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结论是通过反思和观察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正是因为有了最后这一段文字,才使本文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尾.
【答案】(1)是对倒数第3自然段所提问题的回答.(2)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