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血脉中的回声 江 子 我的祖父是一个爱读《三国演义》的人。 他是一个略识文字的农民,读过几年私塾。可是后来,却成了一个乡村屠户,一个与时局毫无关联的乡村手艺人。 从军一...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血脉中的回声
江 子
我的祖父是一个爱读《三国演义》的人。
他是一个略识文字的农民,读过几年私塾。可是后来,却成了一个乡村屠户,一个与时局毫无关联的乡村手艺人。
从军一直是祖父的梦想,可祖父却没有做成军人。他曾经两次投奔军营。第一次,他走到红军正在招兵买马的镇上,还穿了几天军服,可还没有走上战场,身体一直像牛一般壮实的祖父竟然莫名其妙地生了一场大病,于是他被送回了故乡。第二次,祖父走了几十里路去投奔红军,可正遇上军营已招满了人,花光了盘缠的祖父无奈,只好返回故乡。从此,祖父娶妻生子,种地杀猪,终老故乡。
参军的梦想破灭后,祖父托人买了一套《三国演义》,花了三块半银圆。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至今依然活着的祖母每说到这事就愤愤然:“这老棺材!”
遥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年轻的祖父劳作之余,从床上披衣坐起,拿起其中的一卷,小心打开昨夜折叠的地方,又开始了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满纸的烽烟四起,而深夜展读的祖父如坐拥江山的君王,所有的文字都化为英雄和美人,城池和兵马,刀枪剑戟和时运玄机……身边的祖母在睡梦中发出了一声不满的嘟囔,而祖父用手沾了点儿口水,把书翻到了另一页。窗外天色微明,而祖父依然沉浸于掌上的春秋,毫无睡意……
这个满怀凌云壮志却时运不济的年轻农民,现实中未竟的梦想在书中得以一一实现。凭着一套《三国演义》,祖父的平凡生活变得无比生动起来。我仿佛看见灯光下祖父嘴角毫不自知的笑意,他满是血丝的眼睛变得无比明亮。
而现实中命运对祖父的捉弄远没有结束。“文化大革命”爆发,太祖父被定为“地主”,不多久就气绝身亡,而祖父则被五花大绑,跪倒在全村人的面前。带刺的篾片,一次又一次抽打在他被剥光了衣服的脊背上。周围呼声震天,而祖父一言不发。人们突然发现,当年那个血性汉子,瞬间变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可怜虫。
祖父对所有人的辱骂都逆来顺受,哪怕对三岁的孩子都笑脸相迎。就这样,祖父隐忍地活着。而此时,唯一能给祖父带来安慰的,恐怕就是他年轻时日日阅读的《三国演义》。听祖母讲,他有时整夜整夜地阅读《三国演义》。
风吹动着眼前的煤油灯,灯光危险摇荡。床前祖父的身影沉重如山,他被鞭打过的脊背隐隐作痛。他把头再一次埋进《三国演义》的纸页中。在祖母的描述中,祖父一直沉默寡言。
终于在七十年代末,祖父把全家带到了安全地带。
经过了长达十数年的忍气吞声,祖父晚年的脾气变得暴烈无比。他的意识里似乎总有一个远比他强大的对手,他想将其打败,却根本看不见对手到底在哪里。他的焦躁和暴烈即由此而来。但祖父疼我,他面对我时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难得的慈爱。他还给我讲《三国演义》,“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于桥上,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个个平常的夜晚在祖父拿腔拿调的声音中陡然变得充满悬念,意味深长。黑夜之中,听着祖父的鼾声,我大睁着眼睛,对遥远的历史,充满了向往。
……
几年前,我在老家的柜子里翻出了剩下的六本《三国演义》。我双手捧着这六本《三国演义》,就像捧着一件圣器,一件传世的珍宝。
曾经几次差点梦见祖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身材依然魁梧彪悍,正向前疾步行走,正是我少年时见到的模样。我在梦里拼命喊他,而他总不肯转身。我的喊叫声越发凌厉,仿佛裂帛,可祖父越走越远,转瞬不见。在梦里我绝望地哭了。醒来,满脸全是泪水。
今夜,我又想起了我的祖父。我小心翼翼、郑重其事地翻开这六本《三国演义》,以此感应祖父的魂魄,在字里行间寻找他辗转的轨迹。
祖父——
我轻轻地唤了一声。我顿时听见了我的血脉中传来巨大的回应声。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江子:“江西散文三骑士”之一,此文获第五届老舍散文奖。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了祖父与《三国演义》相伴的一生,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三国演义》与祖父几乎融为一体。
B.文中展现了祖父的人生波折,也展示出时代的变迁。作者说祖父是“一个与时局毫无关联的乡村手艺人”,言语间充满了对祖父的同情。
C.对祖父花三块半银圆买一套《三国演义》的行为,祖母骂他“老棺材”,可以看出祖母的气愤与无知。
D.作者两次写了祖父读《三国演义》时的情形,两次都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祖父读《三国演义》时的如痴如醉。
E.本文叙述冷静而真实,描写细腻,“原生态”地再现了祖父的生活,反映了社会进程中人物的真实处境和生命状态。
2.“我”的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作具体分析。
3.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应改为“《三国演义》之祭”,也有人认为还是原标题好,请谈谈你的认识。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