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无情不作诗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
题目内容:
无情不作诗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春风得意的王熙凤,肯定对不成。
为什么王熙凤就对不成?因为王熙凤没有黛玉的人生遭际,也就没有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寒瘦、清冷,这不是王熙凤的风格,她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式的。所以,字句可以雕琢,故事可以敷衍,唯独“情怀”二字作不了假,是怎般情怀,便作怎般诗,诗歌就是诗人情怀的一种外化与呈现。
我们读诗,其实就是在读人,读诗人的遭际,读诗人的情怀,读一个个远去的灵魂。好的诗歌,可以让它的作者千年之下依旧血气充满,栩栩如生。我们读《诗经》,最百读不厌的不正是那渭水河畔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爱情?读《离骚》,感动最深的不正是那憔悴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情怀?读《古诗十九首》,念念不忘的不正是那天涯游子的羁旅乡愁与闺中少妇的无尽幽怨?等读到了建安诗人逸兴遄飞、光英朗练的佳句,读到了盛唐诗人洒脱自然、天地入我胸怀的名篇时,我们越来越坚信:优秀的诗篇正是人生情怀结出的花朵,优秀诗篇里必然流淌着诗人不同流俗的襟怀与独一无二的性情。
这样的襟怀性情,未必就一定是家国天下,先忧后乐。它可以是人生如寄的感慨,是来去亲疏的触怀,是儿女情思的表达,但无论何者,它一定是真诚的、健朗的、敏感的。诗人们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寄意春花秋月,卧听松涛虫鸣,他们从一切自然事物中寻找诗意的触发,又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寄托人生的慨叹。他们的诗中,一花一草莫不被赋予灵性,哪怕再私人化的情感,也都显得真诚动人。
真情所至,方有高格。所以,当前我们要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决不仅仅是对传统诗词经典的背诵记忆和知识比拼,而是要运用中华诗词的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诗词作品,从而达到时代精神与诗词艺术的完美结合。
(节选自同名文章,有删改)
1.根据“材料二”相关文字,推断下面诗词不属于黛玉所作的一项是
A.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B. 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C.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D.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2.下列语句符合“材料二”内容的一项是
A. 不仅王熙凤对不出“冷月葬花魂”,湘云也对不出这般寒瘦、清冷的句子。
B. 优秀的诗篇都能反映出诗人家国天下、先忧后乐的不同流俗的襟怀与性情。
C. 诗歌之所以能够真切感人,是因为诗中的一花一草都被赋予了儿女情思的私人化情感。
D. 文章结尾对诗词创作提出“有温度”的主张,是在强调诗歌创作要抒真情。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中提到中国古代史志、经书等文字典籍,由乾隆皇帝主持纪昀等人编撰的《四库全书》堪称经典,它分经史子集四部,如《论语》《孟子》归入经部,《史记》《资治通鉴》归入史部。
B. 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等都有严格规定。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按字数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C.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诗风——“建安风骨”,他们的诗歌代表作有《龟虽寿》《燕歌行》《白马篇》等。
D. 盛唐是中国古代诗歌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人及其代表作可谓耳熟能详,如李白《将进酒》、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等等。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不属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原因的一项是
A. 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千古、驰名中外。
B. 所选诗词,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甚至连外国人都熟悉。
C. “诗词大会”面向人人,更亲近百姓,更亲和大众。
D. 通过时尚的“包装”,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古诗词,请分条陈述。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