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千古醉翁亭 喻晓 琅琊山的冬天,寒云槁叶,已不见蔚然苍茏。此时显然非观光的最佳时节,游客稀少,既不见“负者歌于途”,也不见“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的热...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千古醉翁亭
喻晓
琅琊山的冬天,寒云槁叶,已不见蔚然苍茏。此时显然非观光的最佳时节,游客稀少,既不见“负者歌于途”,也不见“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的热闹景象。但琅琊山不愧为江淮形胜之地,古今吟赏之处,漫步山道石径,依然可见泉石之奇,林壑之美。而我此次来琅琊山,最重要的不是看山,而是来观亭,来拜访那位醉态可掬的欧阳先生。
欧阳修幼年丧父,秉承母教,发愤苦读,砥砺风节,上师唐代韩愈,下扫西昆颓风,终成一代文坛盟主。宋代尊崇文才,竞趋儒雅,所以许多文坛巨匠,又往往是政坛精英,只不过仕途多变,宦海浮沉,多了一些贬谪流徙的坎坷。正因为这样,也就丰富了欧阳修及他的同类们笔下诗文的社会内涵,凸现了这些旷世奇才的人格精神和凛凛风骨。
官场失意的文人写出传世佳作,这几乎成了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贬谪迁徙也算是苦难吧,正因为有这种苦难的磨砺,使许多人成为诗坛巨擘,而那些高官显爵却如过眼烟云,寂寞无闻。
文人毕竟是文人,即使是当了官,哪怕是被贬了的官,也比别的官要多几分浪漫和洒脱。下了台不做官或遭贬当了闲官,还可为文,常常把失意寓于诗文,把世情寄于山水,且十之八九与酒为友,往往是樽前放歌,一吐胸中块垒。
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人。庆历五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新政,且不避怨谤,敢于揭露官吏的阴私,因而得罪了守旧的官僚丞相夏竦等人。这些人利用他外甥女张氏犯法一事在皇帝面前诬告他。皇帝听信谗言,将欧阳修以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龙图阁直学士罢之滁州。
不能说遭贬逐的人心中没有苦闷,但戚戚怨嗟与借酒浇愁是一回事,放达自适则又是一回事,后者表现了泱泱君子的怡安心态和坦荡襟怀。他官位虽降低了,但精神却站在了高处。
滁州太守也是个闲官,否则欧阳修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饮酒游乐。十年前,他还曾批评那些遭贬后便“傲逸狂醉”的人,如今自己却以“醉翁”自诩,可见对世事是愈益看得透明了。欧阳修来到滁州后,认识了琅琊山寺住持僧智仙,并结为知音。智仙特意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常来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并亲自为亭作记,于是便有了享誉后世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全篇只有数百字,但字字粲然有色,文若岩壑之清奇,声如禽鸟之鸣唱,韵似泉流之吟哦。构局跌宕,抒情有序,物我相融,情景相生,徐纡悠远,戛戛独造。诗化了的山水,诗化了的亭阁,诗化了的散文。文以山丽,亭以文传。琅琊山的醉翁亭,闻名遐迩,数百年隆誉不衰,文章魅力之大,真令后辈文人妒羡。醉翁亭和《醉翁亭记》是屹立在人们心上的文化雕塑。纵览琅琊山,也觉得只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才会产生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我漫步山径,寻觅太守遗踪。山寒水瘦,不闻潺潺水声,但酿泉仍有清流涓涓涌出。“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以其独特小巧的营构,屹立于山树之间,述说着历史的沧桑。“二贤堂”里,欧公背手而立,一副清癯面孔,满脸睿智神情。“宝宋斋”中,石碑上镌刻着苏轼书写的《醉翁亭记》全文,欧文苏字,书文合璧。“古梅亭”上,虽不见千年古梅含蕊飞雪,但铁干虬枝间,依稀可感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雅趣。
俯仰古今,神思飞驰。我仿佛看见欧阳修正在呼朋引类,煮野菜,烹鲜鱼,觥筹交错,欢宴众宾,完全没有当官的架子,一副与民同乐、兴高采烈的模样。
年方三十九岁正值盛年的欧阳修自号“醉翁”,显然有几分自嘲的味道,他说的“苍颜白发”,恐怕也不是真的,亦不过是文人的夸饰之词。他喜欢饮酒,但不是沉酣于酒;他“饮少辄醉”,但“醉能同其乐,醒以述以文”。他的醉并非头昏脑胀的真醉,而是心醉、意醉、神醉,是避世俗、远沉浊,自造精神家园的一种方法。他在“醉”中,展示着率真的浪漫和生命的清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语动千古,令人赏之,悟之,思之。
(原文有删改)
1.根据文意,概述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一文的由来。
2.从全文来看,文中多处引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有哪些作用?
3.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
⑴“他官位虽降低了,但精神却站在了高处。”“精神站在了高处”是什么意思?
⑵“他的醉……是避世俗、远沉浊,自造精神家园的一种方法。”“自造精神家园”是什么意思?
4.文中说:“官场失意的文人写出传世佳作,这几乎成了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除欧阳修之外,请再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一“规律”的例子,并谈谈你对这一“规律”看法。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