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少治《春秋》。中进士第,上书:“契丹以戈矛为耒耜,以剽虏为商贾;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
题目内容: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少治《春秋》。中进士第,上书:“契丹以戈矛为耒耜,以剽虏为商贾;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今河北为天下根本。请择壮者配军。罢诸坰牧,以其地为屯田。募民复十二渠。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为河北转运使。洺州通判王轸言:“漳河岸高水下,未易疏导;又其流浊,不可溉田。”沿即上书驳之,帝虽嘉之而不即行。时枢密副使晏殊以笏击从者折齿,开封府陈尧咨日嗜酒惰事,沿皆弹奏之。天圣五年,安抚关陕,减诸县秋税十二三。又体量河朔饥民,所至不俟诏,发官廪济之。后改尚书工部员外郎。奏罢二牧监,以地赋民。导水下诸渠,溉田数万顷。时朝廷将减卒戍,就食内地,诏与知州等议。沿即奏减卒数万,知枢密院李谘以为不可。沿上疏曰:“兵机当在廊庙之上,岂可取责小人哉?”谘恶其言,奏罢之,降知滑州。建学校,行乡饮酒礼。沿好建明时事,而其论多龃龉。初兴河北水利,沿导诸渠溉民田,论者以为无益。已而邢州民有争渠水至杀人者,人方知沿所建为利。时元昊数寇河东,建议徙丰州,不报,已而州果陷。元昊入寇,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捍,沿令怀敏率兵据瓦亭待之。怀敏进兵镇戎。沿以书戒勿入,但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怀敏不听,果为所败。强贼乘胜犯渭州,沿率州人乘城,多张旗帜为疑兵,贼遂引去。坐怀敏败,未几,徙知成德军,卒。
(节选自《宋史·王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B.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C.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D.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的记事语言极为简练,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直接表达褒扬之意。
B. “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持握的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手板,上面可记事。
C. “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农业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常由德高望重者主持。
D. “徙”常解为“迁移”“移动”之意,因而在古代,也可指官员的官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沿关心国事,务本求实。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他从军力布置、屯田赋税等多方面提出了不少独创性意见。
B. 王沿敢于异议,体量百姓。面对同僚言行,他敢于异议,驳斥弹劾;面对饥民,他大胆施救,不计个人得失。
C. 王沿见解独到,颇具先见。对同一个事情,他常常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看法,而且这些看法多带有先知预见性。
D. 王沿深谙兵理,不畏强敌。当时,强敌乘胜侵扰,他不惧敌威,带头迎敌,布阵疑兵,智退敌人,化险为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
(2)沿以书戒勿入,但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