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他就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任何一个个体的人,与生俱来地落入社会关系网中,有父母、兄弟姐妹,不是“自在”的,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国传统的社...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他就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任何一个个体的人,与生俱来地落入社会关系网中,有父母、兄弟姐妹,不是“自在”的,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家庭、家族、宗族式的社会结构,中国的文化也是这种家族文化或宗族文化。咱们习惯说“国家”,“国”是放大了的“家”。“忠”是放大了的“孝”。美猴王没有家庭的束缚,也就意味着他一开始就不受任何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个摆脱一切社会关系的原生态的人。
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石猴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那些个猴哥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他就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可以为所欲为。这既提升了个人能力,也拓展了无穷的生存空间。
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人就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看到老猴子一个个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他到阎罗殿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于是,孙悟空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个体人,这是自由的最高境界。但是对社会人来说,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秩序,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
孙悟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被唤醒的,原来他只有对空间自由和时间自由的追求,但一旦上了天庭,孙悟空就变化了,他有对“名”的追求。原来他是没有追求“名”的意识的,当孙悟空第一次被收容到天庭时,让他当“弼马温”,他还挺高兴。可是,当他知道“弼马温”是个未入流品的官职时,他明白了人和人之间还有官职的区别,他又造反了。他个自己创造了响亮的名号——“齐天大圣”。社会教他,人和人不一样,由于有制度化的衡量标准,人总是要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当社会给你贴上标签的时候,你就得到一种精神满足。
社会教给孙悟空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个人的欲望不断膨胀的过程。最后他提出一个最极端的口号,就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孙悟空说这是“常言道”,孙悟空不识字,他从哪儿学到这“常言”呢?这显然是玉皇大帝和臣子们教的。在天庭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孙悟空逐渐失去原本有的“赤子之心”,导致了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
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之后,社会就不能容忍他了。有人赞扬说“皇帝轮流做”体现出“造反精神”。但这种造反精神如果应该得到肯定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毫无秩序可言了。“皇帝轮流做”,是靠能力还是靠年龄?怎么“轮流”法?如果人人想要当皇帝,这只能导致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造成社会秩序的残酷破坏。
孙悟空打破了这种社会规律,扰乱了正常的文化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不可能再为所欲为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5.12)
1.下列有关孙悟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寻仙问道,有了法力,他在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自己拓展了无穷的生存空间。
B. 孙悟空无父无母,没有社会关系的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一个原生态的自在的人。
C. 孙悟空到阎罗殿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上划去,他自己在获得空间自由之后,又获得了时间自由。
D. 孙悟空后来个人欲望极端膨胀,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这是在天庭这个社会生活耳濡目染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皇帝轮流做”是不识字的孙悟空从玉皇大帝及其臣子们那里学到的,这种造反精神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扬。
B. 上了天庭,孙悟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逐渐被唤醒,他不满足于“弼马温”这个未入主流的官职又造反了。
C.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必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家庭、家族、国家等,我们注定是不自在的。
D. 《西游记》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以孙悟空为寓,说明“个体人”一旦进入社会,就得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是放大了的“家”,“忠”是放大了的“孝”,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家庭、家族、宗族式的社会结构。
B. 社会教会孙悟空知识,使得他的欲望不断膨胀,但社会又不能容忍孙悟空欲望的极端膨胀,可见,社会才是恶之源。
C. 个人欲望不能极端膨胀,对于社会来说,触犯了规范,扰乱了正常秩序,得到社会的惩罚也是必然的。
D. 孙悟空和天庭之间的矛盾,就是自由和规范之间的矛盾,美猴王几乎所向无敌,但他终难逃社会关系之网。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