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其上,为睥(pì)睨(nì)梁 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坞(wù),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cù)偃(yǎn)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gēng)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①,神者倘(tǎng)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②?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① “又怪其”四句: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这确实是徒劳而无功用的。更,gēng音,经历。售其伎,显露其技艺。伎,通“技”。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② “神者”二句:神灵的造物者大概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造物者就果真没有吧?”傥(tǎng),通“倘”。或许,大概。不宜,不应该。如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果,真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 贤:贤能
B.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C. 其一西出 西:向西
D. 良久乃已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亦犹今之视昔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B. 当其欣于所遇 其响之激越
C. 引以为流觞曲水 愈以为诚有
D.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投以小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影响深远。书法史上“苏(苏轼)王(王羲之)米(米芾)蔡(蔡襄)”齐名。
B. 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可以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
C. 《兰亭集序》最后一段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其中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D. 《小石城山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抒发了他贬逐永州游历自然时心中的感慨,构成了文章的写景和议论两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5.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断8处
秦 以 攻 取 之 外 小 则 获 邑 大 则 得 城 较 秦 之 所 得 与 战 胜 而 得 者 其 实 百 倍 诸 侯 之 所 亡 与 战 败 而 亡 者 其 实 亦 百 倍。
——苏洵《六国论》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