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梦成功”的凯库勒 张金平 弗里德利希·凯库勒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有一些十分有趣的故事。 1829年,凯库勒出生在德国达姆斯塔德市,从小受到...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梦成功”的凯库勒
张金平
弗里德利希·凯库勒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有一些十分有趣的故事。
1829年,凯库勒出生在德国达姆斯塔德市,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尽管有些顽皮,但是十分聪明。中学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四门外语。
凯库勒在读中学时,对建筑学就很有研究,并展露才华。他别出心裁设计的三幢楼房的图纸,被他故乡的建筑部门所采用。这三幢楼房建成之后,其构造之精妙,让当时一些有名的建筑师也为之叹服。16岁的凯库勒,从此之后声名大噪,被誉为“少年建筑师”。
凯库勒在建筑学上的成功,使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坚信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建筑学专家,并希望他在建筑领域有更大的作为。18岁的凯库勒也按照这个想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森大学。这是德国当时最为著名的一所大学,校园美丽、学风淳朴,更值得骄傲的是,这所大学还拥有一批知名度极高的教授,而且,允许学生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选择他们喜爱的教授。
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会因为某些偶然的际遇,使前行的航船改变方向。自从凯库勒怀着仰慕的情感听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讲座后,他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以后,凯库勒终于进入了著名的李比希实验室,当了李比希的实习生,这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
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他通过和国际上著名化学家们广泛交往和自己的深入研究,在化学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他首先确定了碳原子的四价,提出了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这一重要假说。对苯的结构,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紧凑,它可以与其他碳原子相连形成芳香族化合物。
他早已测定清楚:苯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结合而成,但是它们又是如何结合的呢?凯库勒百思不得其解。他一边苦心思考着,一边在纸上不断地画着,试着写出几十种苯的分子式,却又都一一被否决了。
“到底苯的分子结构应当是什么样的呢?”凯库勒脑海里始终在这样追问自己。
1865年圣诞节后的一天,他试着把苯分子式写成弯弯曲曲的蛇形,但还是不行!他反复思考,累极了。他半躺在安乐椅上,壁炉暖烘烘的,让他感到惬意舒适,慢慢地就朦朦胧胧地入睡了……“啊,那是什么?”凯库勒好像看到了六个碳原子连在一起,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蛇,而且那条蛇已经蠕动起来了。突然,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条怪蛇被激怒,竟狠狠地一口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环,然后就不动了。凯库勒又仔细一看,“啊,不对呀,这不是一条蛇形成的环,这是一枚六边形的宝石戒指!”凯库勒拾起这枚戒指,想拿起来仔细看看,不小心,“当啷”一声,戒指掉在了地上。凯库勒哆嗦一下,睁开朦胧双眼,原来是南柯一梦。梦中醒来,一切如常,但他在梦中看到的变成环形蛇的苯分子排列顺序还依稀记得。凯库勒匆匆地在纸上写下了梦中看到的环形结构,著名的苯分子式就这样被发现了。
对于凯库勒长期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一梦成功”,科学史上还有许多其他说法。有的说,他是在马车上做的梦,梦见的不是蛇,是六个人跳环形舞;有的说,他是梦见六只猴子,彼此拉住尾巴,形成一个环;还有的说,他梦见了美丽的伯爵夫人,他看到她戴着一枚用白银打造成的双龙六边形戒指,等等。总之,无论怎么说,凯库勒确实是在梦中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
1.下列不厲于凯库勒投身到化学研究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 凯库勒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而且十分聪明,中学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四门外语。
B. 所考入的古森大学允许学生可以不受专业限制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教授。
C. 凯库勒有机会听到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讲座后,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后来得以进入李比洽实验室,当了李比希的实习生,从此凯库勒走向了化学研究领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凯库勒在读中学时熟练地掌握了四门外语,这一现象告诉我们,聪明的孩子即使有些顽皮,也能够创造优秀的成绩。
B. 凯库勒在读中学时,就设计出三幢楼房的图纸,并以构造之精妙,让当时一些有名的建筑师为之叹服,从而被建筑部门采用。
C. 凯库勒之所以能够接触到李比希教授,并成为其学生,吉森大学允许学生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选择他们喜爱的教授是一个重要因素。
D. 凯库勒想象力丰富,并能够和国际上著名化学家们广泛交往,从而确定了碳原子的四价,提出了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的重要假说。
E. 对于凯库勒的“一梦成功”,科学史上虽然有许多其他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都不能改变凯库勒确实是在梦中发现苯分子的结构的事实。
3.对于凯库勒的“一梦成功”,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中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