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日:“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 “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甲。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寺亨密引德诠至廷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戋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才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时绿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 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曰,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城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今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湖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 悬于阙下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一项是( )
A. “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 “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B. “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C. “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 “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官阙之下,文中借指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髙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角。
B. 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检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 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洛阳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 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淸,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