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按一般分类,应用题分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两大类.简单应用题是只含有一种数量关系,用一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应用题.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解决的应用题称为复合应用题.在复合应用题中,某些用特殊规律解答的应用题又称之为典型应用题.在小学所接触的有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相遇应用题(包含相背、追及应用题),和差、和倍、差倍应用题,分百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各种求积应用题,工程应用题等.
1.传统的分类:
受传统的“可接受”教育原则的影响,结合我国历史算术问题的习惯,把简单应用题分为求和,求剩余,求相差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相同加数求和,平均分,包含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等11种类型,而且每一种类型给一个结语,有一个数量关系式.教学内容分散,加上教不得法,养成学生找类型,背结语,死套公式的弊病.题目稍加变化,便不知所措,增加了学生负担,教学效果也不好.
2.改革后的分类:
根据现代学习理念的观点,要想使学生学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规律揭示得越基本,知识越容易迁移.应用题如果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分类,便可以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改革实验将简单应用题分为两大类.这种分类是从整体观念着眼,以四则运算意义为基础,以三量关系为基本因素.构成简单应用题的知识结构.这种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是一个整体,其中三量关系是构图中最基础的因素.即a+b=c,c-a=b,c-b=a,和a×n=c,c÷n=a,c÷a=n.三量关系反映的数量关系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部分数为不等量时,表现为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和或差的关系;当部分量是等量时,又往往表现为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积或商的关系.第二量是两数的比较关系.反映比较关系的形式很多,低年级主要有“比较两数的相差关系”和“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高年级所学的“比”,“百分比”就是它的基础上的延伸.而且在每组数量关系中,首先突出基本概念.例如:“比较相差关系”中,着重抓住“差”的概念然后把“比多”、“比少”、“相差”等题对比教学;在“比较倍数关系”中着重抓住“倍”的概念,同样也抓住有关倍数的“一乘两除”题目进行对比教学.
复合应用题只是简单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重新搭配、组合和扩大.复合应用题,它的问题与已知量之间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不像简单应用题那样问题是经过两个以知条件提出的,也就是说要解决复合应用题的最后问题,不能从题目中直接找到必须的一对已知条件来运算.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本形式,反映了复合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数量关系.因此,如果能够熟练的解答两步复合应用题对于学习多步复合应用题是个关键.典型的复合应用题解答的思维方法已从一般的复合应用题的“选择的组合的已知条件”,转移到“概括和识别题型特征建立某种特定写法与相应类型的应用题的条件特征和联系系统”上,但这种建立来源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发现.例如:百分应用题的解答思维为,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确定“单位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比较量”除以“标准量”;找准量与率的对应,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是“单位1”的量乘以所求量的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以设“单位1”的量为X,用X乘以分率等于已知分率所对应的量,也可以用已知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
解答多步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根据应用题所叙述的意义,合理的选择和组合已知数,并确定中间问题.两步复合应用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想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必须谨记:“简单应用题是基础,两步复合应用题是关键,三步以上复合应用题反映解题能力”.
从应用题的结构角度分析,复合应用题都是由简单应用题发展变化而来的.下面以简单应用题转化成两步复合应用题为例进行分析.由简单应用题过渡到两步复合应用题有三种基本形式.
⑴增加一个条件,改变所求问题扩展为两步复合应用题:
例如:基本题:商店里有26个白皮球和28个花皮球,共有多少个皮球?
扩展题:商店里有26个白皮球和28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⑵把一个已知条件转化成间接条件,扩展为两步复合应用题.
例如:基本题,修路队修路54米,每天修9米,几天修完?
扩展题:修路队修一条80米长的路,已经修了26米剩下的每天修9米,还需几天修完?
⑶改变所求问题扩展为两步复合应用题.
例如:基本题:图书馆买来科技书240本,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买来故事书多少本?
扩展题:图书馆买来科技书240本,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两种书共多少本?
不难看出,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都是转化成第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复合应用题.当两个已知量之间成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时,采用第三种过渡形式,转化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复合应用题.三步和三步以上复合应用题的转化,也是这三种基本形式.因此,让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过渡的规律,能化难为易,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