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1.先整体后局部
对观察事物,学生首先要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然后进行局部观察(细微观察),杂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
如观察根尖的结构时,先观察一株植物根的整体,然后,观察根尖的细微结构,并指导学生按步骤自下而上观察组成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重点观察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并思考这四部分的功能以及与整体的关系.
2.对比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命现象等,常常可以深刻地理解知识,清晰区分与鉴别不同的生物种类,易于系统掌握生物的内在联系与进化的规律性.
例如,在学习无性繁殖时,教师先提供分裂生殖(草履虫)、出芽生殖(酵母菌)、孢子生殖(曲霉)以及植物营养器官的生殖的挂图、课件或图片时,学生看图象,结合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思考这几种类型的生殖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共同之处?经过对比观察,学生能大致回答各种无性繁殖的区别,并归纳总结出无性繁殖的概念:它们都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后代,而是由亲体直接产生后代.经过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比单纯听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印象要深刻多了.
3.连续观察
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变化是一个连续过程,不会在短时间(一节课)完成.因此,要观察某种变化的全过程,就得打破课堂上的时间限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察,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巩固和发展观察成果,提高观察能力.
4.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普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