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已有保护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它们的意识。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已有保护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它们的意识。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为相。他认为,政府应当把山林川泽管起来,“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仲主张采用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建立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他提出,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 而是按照规定的季节开放,有计划地利用。他说,“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体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使之正常增殖的思想认识。
——摘编自《环境保护的历史沿革》
材料二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强调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宣言》还向全世界呼吁:“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在利用知识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宣言》规定的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方面所应采用的共同观点和共同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法的重要根据和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原则。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人类环境宣言》保护与改善环境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不同时期环境保护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共同的历史价值。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