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今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
题目内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今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揉和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公元首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擢居相位,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