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康熙十八年达1.6亿,至乾隆末,突破3亿。“生齿殷繁,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偶...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康熙十八年达1.6亿,至乾隆末,突破3亿。“生齿殷繁,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雍正元年,帝下令:“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帝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凡边省内地零星土地,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清实录》
材料二 在我国整个近代时期,园艺作物随着工业、城镇和贸易的发展:闵粤地区的荔枝、柑橘,北方的苹果、葡萄、梨、枣、杏等果树栽培,口岸城镇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的蔬菜种植,均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少量资本主义经营的果园、菜园和花圃,但在大部分地区,园艺作物栽培仍限于宅旁田畔,在农业生产中不占重要地位。近代时期,纺织原料棉花的栽培,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扩展,由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向专的商品性种植发展。中国是油料作物大豆的原产地,20世纪初占世界产量的80%,各地均有种植,但将近一半集中在东北。抗战时期,大豆产量下降了11%。19世纪末,种植相当广泛的染料作物蓝靛,因外国染料倾销,遂致衰落,但大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中国近代农业生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近代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