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即如果她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她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战”,至少,“如果她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她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12英寸的炮弹对敌手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由此说明,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得再精确一点,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
——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材料三
当日本自1868年进入著名的明治维新阶段时,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企业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尝试。被称为“现代化”的那些实践及其成果——有组织地翻译西书计划(1867年)科技人才的搜罗、外籍技术人员的聘请、现代工业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蒸汽机的制造和运用(1863年)运用工业科技进行的武器制造——都早于明治维新。毫不奇怪,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清帝国的洋务运动企业的许多军事生产的技术指标都高于日本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1)材料一两张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两位军事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的原因。
(4)在不同的背景下,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共同问题?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