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改革・探索・创新 材料一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题目内容:
改革・探索・创新
材料一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变法措施。
材料二 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划“X“;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李斯认为商鞅变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王充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王安石赞美商鞅为政“以民为本”。
④朱熹评价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 | 时间 | 内容 | 意义 |
① | 公元7世纪 | 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
② | 19世纪 60年代 |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
(3)材料三中的①是 ;②是 。请依据材料,归纳日本历史上两次社会改革具有的相同特点。
材料四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4)请写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实施的自救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说一说德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五
(5)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符合国情、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在材料五中,哪些图片能从正面佐证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并在按要求选择的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选择的理由。
材料六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近平
(6)依据材料六,并结合上述其它材料,谈谈改革者所具备的特质。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