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35—1901)的《劝学篇》发行百万余册,并一度被作为中小学教科书。他将卢梭“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话在《劝学篇》的开篇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35—1901)的《劝学篇》发行百万余册,并一度被作为中小学教科书。他将卢梭“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话在《劝学篇》的开篇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方式表达出来,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对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认为这样的道德“归根到底是让他人之魂占据我身”。
材料二左右了清末教育现代化取向的张之洞(1837—1909)著《劝学篇》时,中国正处于甲午战败后。他的劝学如其本人所说:既要正人心,又要开风气。他从本末的角度,认为儒家的圣道即伦纪、心术,是不变的本学,是优于西方的。以此看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权说则“不可行也”,是“无一益而有百害”的。他认为,“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桂勤《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领袖胡适(1891-1962)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之中,针对各地杂志报章上讨论“中国本位文化”、“全盘西化”的争论,分析并指出: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曾有三派的主张:一是抵抗西洋文化,二是选择折衷,三是充分西化。而他认为“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为过去,没人主张了。但所谓折衷,看去非常有理,其实骨子里是一种变相的保守论。所以我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的走上世界化的路。”
——摘编自方克立、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张之洞《劝学篇》中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之洞、胡适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