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晁错言)“民贫则奸邪生。贫...
题目内容: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晁错言)“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人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汉初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材料二:“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因为民生不遂,所以社会的文明不能发达,经济组织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发生种种不平的事情。……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重视民生的原因。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中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4)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