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格是格杀的意思,物是对金钱财富的物欲.
格物就是格杀物欲贪欲.格之于外,远离物欲.
物是指人的欲望,包括物欲,生理和心理的欲望.
佛家印光大师说: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即革除对外界的一切欲望,仔细思考世界之本源,便可以致知,得到真谛.
有点佛家的参悟的意思.
闽派–朱熹,学者称之为紫阳先生,为南宋人,讲学於闽,成闽派.朱子思想宏大,集北宋理学的大盛,使之融合为一,再上接孔孟组成一大理学系统.
朱子的宇宙观,是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本,而融合邵雍、张载与二程之说,而提出一个「理」和「气」.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个「理」的存在,这个客观的「理」就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而「太极只是极好至善的道理」,及至表现而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於「气」,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身的形成,「理」与「气」合构而成人,而「气」中之「理」,即人之「性」.他又认为气有清浊,禀气清者,为圣人;禀气浊者,为愚人.人之所以明德修身,就是用来涤除此「浊气」.
根据上述原则,朱子乃提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主张.他认为修养的目的在於「存天理,去人欲」.方法便是要在「持敬」与「致知」方面用力.「持敬」所以专心致志,「致知」在於「格物」,即「物而穷其理,穷理以故其知」.若能将宇宙事物一一研究,用力既久,自能豁然贯通.至此时,则万物之理皆在吾性中,「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理学之影响
宋明理学对后世影响甚大,由朱熹发展并集大成的理学,成为其后几百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康熙在《朱子全书》作序说:“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之规……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