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探究问题。 材料 光绪二十年(1894),42岁,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放弃仕途。 光绪二十二年(1896),44岁,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筹...
题目内容:
探究问题。
材料 光绪二十年(1894),42岁,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放弃仕途。
光绪二十二年(1896),44岁,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筹划兴建大生纱厂。
光绪二十八年(1902),50岁,议建广生油厂;筹建通州师范。
宣统元年(1909),57岁,筹办南通五属公立中学(今南通中学前身);创办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民国四年(1915),63岁,南通被中央政府公布为“模范县”,继续从事实业、教育、慈善等地方自治事业。
民国八年(1919),67岁,建立更俗剧场。
民国十五年(1926),74岁,购田三千亩作为南通师范与女师的基产(校田);8月24日,病逝于南通。
——节选自《张謇大事年谱》
(1)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知识分子转型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说明张謇“转型”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型”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概括“转型”后的张謇对中国现代化作出的贡献。
(3)胡适评价张謇说:“他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成的志愿而死……他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你是否赞同胡适的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证你的观点。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