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译:国家以民众为根本,民众把粮食视为生命,如果粮食歉收,那么亿万百姓就不属于国家所有...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译:国家以民众为根本,民众把粮食视为生命,如果粮食歉收,那么亿万百姓就不属于国家所有了)…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译:我时常想赏赐天下百姓以恩惠,都让他们富贵起来。如今省除徭役租赋,不要占用他们的耕作时间,使家家户户的农民都能尽心耕耘收获,这样家家就能富足了)
——摘编自骈宇骞等译注的《贞观政要》
材料二:宋金对峙时期,南方经济在继续上升,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由于民族矛盾的关系,北方人民不愿在女真贵族的统治下生活,纷纷流入南方,使南方人口大为增加。据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统计,南方有一千六百八十四万人。而到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南方则有二千九百五十万人,不过二十年间,人口增加了千余万。……南宋政府为苟安图存,也不得不注意发展生产,在国初六年间,曾先后采取一些措施,以安置劳动力和扩大耕地面积。
材料三:1986年我国总财力为3890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半。我国的电力、钢、煤、炭、石油产量,上升到占世界第五、四、二、五位;1986年和1978年相比,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24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从316元增加到828元。消费质量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促进了城乡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哪一举措体现了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南方经济在继续上升,明显地超过了北方”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3)材料三中我国1986年与1978年一系列数据相比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