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
| 94% |
秦汉 | 117(全国) | 1048.35 | 5.72 |
|
| 94%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 1167.7 | 3.85 | 1.925 | 1.925 | 90% |
隋唐 |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 1450.92 | 6.42 | 3.21 | 3.21 | 90% |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
(3)你对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的可信度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