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不过他的“礼”并非完全沿袭孔子,他认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不过他的“礼”并非完全沿袭孔子,他认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他也反对孟子言必称“三代”、盲目崇拜“先王”,而是立足现实,追求“以近知远”。他还对统治者进行告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那时,复古主义盛行,有人宣称今不如古:“上世乏人质朴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难治”。王充则认为后代总是超过前代,比如汉代社会比周代发达。王充研究“札治”,发现“札治”与历史治乱、与人民生活有关联,他说:“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让生于有余,争生于不足。”他甚至主张“去信存食”,认为只有让人民吃饱肚子,政府才能树立信用。
——据《荀子》、《论衡》等
材料二
梁启超一生著述甚勤,对中国古典历史的研究颇深,对西方历史哲学也有涉猎。他著有
《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学术文章,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旧史学,他批评史学家将历史写成“帝
王将相的家谱”和“墓志铭”,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体而不知有群体”。但他又认为历史由英雄人物推动,“人群进化,阶级相嬗,譬如流水,前波后波,相续不断,故进步无止境”。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者,英雄舞台也……分英雄几无历史”。他还指出“世界者何?豪杰而已矣,舍豪杰则无世界”。在流亡海外期间,他创办《新民丛报》,提出著名的“新民”一说,“新民”本是儒典《大学》中的重要概念,梁启超借用时更强调对社会、个体的革新之义。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与王充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粱启超的社会历史观相比荀子、王充所呈现的新特点,并说明粱启超的社会历史主张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