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持续28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 800多人,分乘208艘船。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27 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持续28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 800多人,分乘208艘船。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27 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返回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中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溜山(马尔代夫)、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竹步(索马里准博)、麻林(肯尼亚马林迪)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44.4丈(138米),宽18丈(56米),排水量约为14 000吨,载重量7 000吨以上。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郑和下西洋不仅留下了文字记录,而且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描述,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都作了可靠记录,是中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仑布(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仑布(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解答梁启超的困惑。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