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材料一然内阁之拟票(注:拟票即内阁官员对政务处理的初步建议),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注:批红即皇帝对政务处理的最终决定),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内监、寺人皆指太监)。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
题目内容:
材料一然内阁之拟票(注:拟票即内阁官员对政务处理的初步建议),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注:批红即皇帝对政务处理的最终决定),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内监、寺人皆指太监)。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明史》卷七十二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缓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权转归之寺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