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地理试题 > 题目详情
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 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C.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
题目内容:
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 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C.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 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来说,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河谷两岸,地形较陡峭,耕地面积小,聚落比较分散;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少有或没有聚落;在一些矿产地,由于资源丰富,人口较多,聚落密集,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9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某方面的特点。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甲是我国北方民居院落,院墙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平原广大 B. 降水较少 C. 太阳光照弱 D. 冬季风力强
3.4.图乙为我国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它反映了当地的 ( )
A. 生产方式 B. 地形条件 C. 水文环境 D. 土壤特征
【答案】
5.6.D
7.8.B
【解析】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某方面的特点,民居的种类很多,也正说明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9.10.图甲是我国北方民居院落,其院墙很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时离冬季风源地近,院墙高是为了阻挡风沙,故选D。
11.12.乙图为我国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是高温潮湿,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各地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20
下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一致的是
A. 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 B. 威尼斯城-意大利
C. 平遥古城-山东省 D. 丽江古城-湖南省
【答案】B
【解析】(1)巴黎塞纳河岸位于法国,故A错误。
(2)水上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故B正确。
(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故C错误。
(4)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故D错误。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1
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 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的相关知识。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是不合适的,会破坏文化遗址。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E地区的居民主要属于 人种,通用的语言是 。
(2)B地位于 洲,这里的居民主要属于 人种。
(3)A地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主要人种是 ,通用的语言是 。
(4)C地人口稀疏,其主要原因是 。
(5)D地人口稀疏,其主要原因是 。
(6)在人类发展早期,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而黄种人则多分布在 洲。目前,世界人种的分布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 所致。
【答案】(1)黄种人 汉语 (2)非 黑种人 (3)基督 白种人 英语 (4)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荒漠广布,不适合人类居住 (5)纬度高,气候过于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 (6)非 欧 亚 人口迁移
【解析】(1)由图可知,E地区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中国,这里的居民主要属于黄种人,通用的语言是汉语。
(2)由图可知,B地是位于非洲,这里是黑种人的故乡,非洲以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人。
(3)由图可知,A地是北美洲,这里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通用的语言是英语。
(4)C地人口稀疏,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荒漠广布,不适合人类居住。
(5)D地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这里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候过于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
(6)在人类发展早期,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而黄种人则多分布在亚洲;目前,世界人种的分布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人口迁移。
【题型】解答题
【结束】
23
读下图,完成各题。
(1)读左图,各大洲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2)右图中四个人口稠密区分别是A ,B ,C ,D 。
(3)上述人口稠密区在分布上的共同点是:
半球位置: (南北半球);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
(4)世界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人口问题,C地存在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这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至少两条)?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本题链接: